蘭嶼森林生態系不同功能群蜘蛛群落結構及昆蟲捕食效應之探討(國科會 89-2621-Z-029-006)

摘要

熱帶森林擁有豐富的蜘蛛多樣性,但相關研究大多針對溫帶地區的農地生態系,並著重在調查底棲性的蜘蛛群落。位於台灣東南的蘭嶼島,是東亞地區熱帶森林分佈之北限。本研究旨在探討蘭嶼熱帶森林的蜘蛛多樣性,並以原住民之各種棲地利用所形成不同棲地類型間之比較為主軸,針對蘭嶼森林生態系中森林內部、草原以及兩者的過渡區域(森林邊緣)三種不同棲地類型,選定四個重複樣區(永興、永興外、野銀、中興)作為比較。我們在每個樣區設置四個 5 m × 5 m 的採樣點共 48 個,另於較原始的天池森林,設置兩個樣區共 8 個採樣點。其中,天池以外的樣區因離部落較近,受到相當程度的人為干擾,而天池所受干擾則相對低上許多。採集共使用掉落式陷阱、玻利式漏斗、灌叢掃網、徒手日、夜間採集及樹冠層撈網等六種方法,在每個採樣點系統性採集由地表至 10 公尺高度樹冠層之所有蜘蛛。在 2000 及 2001 年之間所進行的三次採集共獲得蜘蛛共 5406 隻個體,包含 2845 隻成體,分屬 19 科 150 個種。以 ANOVA 分析四種類型棲地間之群落結構之結果顯示不同棲地間之蜘蛛群落結構有相當顯著之差異;而種類組成及功能群之比較之分析結果亦是如此。這些結果顯示在森林內部、邊緣及天池之採樣點無論在物種數及多樣性指數皆顯著高於草原採樣點。而有小尺度原住民砍伐之森林採樣點之物種數及部分多樣性指數反高於位於天池原始林之採樣點。比起前者,後者之優勢物種所佔比例高出許多。利用兩兩採樣點間之 Euclidean distance 所進行之 Clustering analysis 顯示所有採樣點可區分為森林及草原等兩大類型,顯示兩種棲地類型之物種組成有極大差異。此外,樹冠層較茂密的林邊樣點被歸在森林類型,而樹冠較稀疏的樣點則被歸在草原類型,顯示蜘蛛群落對棲地有一定的偏好,並隨棲地品質有有所變化。在分層比較樹冠、灌叢與地表之蜘蛛多樣性時發現,灌叢之種豐富度與數量最為豐富;而且三者的群落結構與功能群組成均有顯著差異,顯示蜘蛛群落主要的分佈範圍在兩公尺以下的區域且受微棲地所影響。研究結果顯示,蘭嶼熱帶森林生態系擁有相當高且獨特的蜘蛛多樣性,雅美人對森林內部之傳統利用模式似乎可藉降低優勢種之比例而維持較高之蜘蛛多樣性。但若將森林完全砍伐形成草原後,蜘蛛之多樣性將降低,且其種類組成與群落結構將完全改觀。

關鍵詞

生物多樣性、蜘蛛、熱帶森林、蘭嶼、原住民

回到所有研究計畫列表

更新:Nov-13-2020 04:47:00 (Taiwan, GMT+08:00).